“也就是说,这些透光镜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一次次的磨镜子,才造成的?”宋慎问道。
费老摇了摇头,“这只是业内的一些猜测,不过,对于古人是否掌握了透光的技术,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给你做出肯定的回答的,因为唐代的道士的确是掌握了这种技术的!”
宋慎有些惊讶,“唐朝时,就已经能够掌握了?”
礼老也是惊讶地看过来,他也是感到难以置信,毕竟青铜透光,仅仅只是听着就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费老笑了笑,拿起了青铜古镜,道:“在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金索》一书中,辑录有一面唐代透光镜的拓本,录者题有‘镜大汉尺九寸四分,重今称六斤,制甚古、质铭十六字云:透光宝镜,仙传炼成,八卦阳生,戚邪主正。迎日照之,八卦太极光映素壁。’此镜铭文铸有‘透光’字样,证明铸造者当时确实已经掌握了铸造透光镜的技术。这在我国历代所发现之古镜和文献资料中,都是前所未见的!”
“而且,从镜背的八卦图案和铭文来看,反映的完全是道教思想内容。铭文自称是‘仙传炼成’,其作用是‘欺邪主正’。说明此镜不是一般铸镜作坊的产品,而是出自道教术士之手,它也不是社会上的一般生活用镜,而是道教术士们进行传道活动的法器。”
听到费老这样说,宋慎与礼老相视一眼,都是相信了费老的话,因为这倒是的确很有可能的事情,中国古代的道士反倒是更像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整日研究的都是格物之道,比起读书人来讲,是旁门左道,但是从现代的目光来看,却是科学知识!
费老在古代青铜器物的发展上很有研究,想来对于青铜镜也是有不少的研究的,所以接下来,完全就变成了费老的授课。
道教利用铜镜作法器,早在晋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在葛洪的《抱朴子外篇》中记有:“或问将来吉凶,为道乎?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