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庐凤军。
可以说,整个明朝能打的野战军队走集中在这一区域。尤其是宁乡军,说句丧气话,还真不好应付,就其战斗力量而言,只怕并不逊色于建州军。这些年来,多少建州猛士死在他的手下。阿山鳌拜岳托……就连多铎也曾经败过一次,虽然多铎口中不说,可看得出来,他对孙元是非常恐惧的。
汉人兵法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料敌从宽。
凡事,往难处想,预想做好最坏打算总归是没错的。
碰到秦军和庐凤军,多铎自可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之,可却得预防和宁乡军之战打得不顺,将这一战煮成夹生饭。
这个时候,准塔的这支部队就能起到关键作用了。
毕竟有几万人马,虽然大部分都是由战斗力不甚强的汉军旗士兵组成。但一旦多铎和孙元的仗打成僵持的态势,我准塔的部队一旦拿下淮安,挟大胜之余士气正盛之师南下,正好成为压死宁乡军这头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错,我准塔军就是这才灭明之战的总预备队。
而且,退一万步讲,还得防备一旦多铎被孙元打败,全军北撤。
这个时候,我准塔的军队就要负责接应,和断后。
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淮安城,只要拿下这里,进加入扬州战场,守可在这里建立一个牢固的立足点,让多铎北撤之军有个喘一口气养伤口的地方。
只要淮安在我大清手头,这一战无论形式如何恶劣,都不算完。
……
可是,淮安……怎么就那么难打,怎么就那么难打?
还有,我的苍天,我怎么会想到多铎会吃败仗呢?不可能,不可能,整个八旗军的七成主力如今可都在他手头,可以说整个大清国的力量都已经押在扬州。
挟泰山已超北海,怎么可能输?
……
准塔心中焦躁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