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亚和蒙古那些大小各异的、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沙漠外围,都建成了大片集体农场,农场里种植的是玉米、番薯、土豆等作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叶肥茎壮。若是行走在各个农场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片平整葱绿的景象,如果不走到农场的边缘,透过防护林看到远方黄灿灿的沙漠背景,肯定会让人误以为进入了绿洲或者是平原地区。
中亚、蒙古、阿富汗,或许未来还要加上波斯南部、印度西部地区,面积非常大,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很多。所以,南华永远不会嫌移民多,年轻力壮善于吸收知识的青壮年,安排进入工厂,年纪稍大拖家带口的,在扫盲后便被安排去务农。
南华有的是土地,但其中包含大量沙漠和沙化草原,这些极端恶劣的地形地貌,严重威胁着城市和乡村的生存。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按照现在的自然条件,若是规划建设得当,许多地方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种植。要知道,沙地地形对土豆、番薯、花生等作物生长的形状规则极有好处,而且这些地方光照足,作物光合作用显著,产量高,完全可以在沙漠中建立农场,种植作物。
于是,根据农业专家们的意见,川南集团以公司投资的方式,沿着沙漠的边缘地带,建立起了大量的农场,在获得农业收成的同时,顺便起到治理沙漠的作用。由于地下水极为丰富,这些农场甚至不需要喷灌设备。
通常的做法是:
首先在沙漠中划出一部分,种植沙柳。沙柳极为普遍,在蒙古、中亚、四川等地随处可见,其繁殖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扦插并在早期注意浇水,便可成活。它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极强,耐旱,抗风沙,耐一定盐碱,耐严寒和酷热,喜适度沙压,越压越旺,繁殖容易,萌蘖力强,可以说是改造沙漠的不二之选。
沙柳成活后,外围再种上杨树,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防止流沙侵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