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下来就是三十两。码头上做生意的,几乎没有谁能超过她们家的。
大舅母第二天就带着小女儿过来了。她家大闺女柳飞凤已经快17了,定亲两年,准备今年年底就嫁过去,得在家里备嫁呢!韩氏准备把帮小草看店分的五十两银子,全部给大闺女陪嫁。毕竟大闺女也去帮忙了。
二女儿柳飞莺14了,刚刚说了一门亲事,韩氏听小草说女孩早嫁未必是好事,便跟未来的亲家说,要把闺女留到16、7岁,再嫁过去。
亲家也同意了,不同意不行啊,柳家兄弟跟着妹夫卖西瓜赚了一大笔银子的事,整个西山村没有不知道的。柳家老大没有儿子,赚来的钱在新建的港口给闺女们一人买了一间铺子做陪嫁。大女儿光嫁妆就准备了五十两银子,这样的大手笔,别说西山村了,就是附近的十里八村,也没见谁这么舍得陪嫁闺女的。于是乎,上门说亲的几乎要把柳家的门槛给踩平了。
挑来选去,韩氏给二女儿选中了镇上郊区一户人家,搁在西山村也算是难得的富户了。家里有三十多亩良田,人口也比较简单,老两口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一个哥哥已经娶妻生子,等这个小儿子一成亲,老两口就准备让他们分家单过,田地和家产均分,老两口跟着老大,老二个月给些养老的米粮就可以了。也正是这样原因,哪怕这家的家资在提亲的当中不是最多的,韩氏却给二女儿选中了这户人家。
柳家行情一路上涨,不但韩氏的二女儿,就连刚刚12岁的小女儿,也有人上门说亲了。韩氏一来觉得小闺女年岁小,想让她痛痛快快地多玩两年,二来她觉得自己家只要跟着她小姑一家再干个两年,家底绝非如此,将来可选择的机会,或许更多些。
柳家老大和韩氏都是闲不住的,西瓜刚刚下市,柳沛就又跑到码头上扛苦力了。六哥曾经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成为正式员工。柳沛惦记着每年春末卖西瓜的事,就婉拒了六哥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