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字形外,麻烦的情况也偶尔会出现在字义的诡计上。以前曾读过elleryqueen一部名著的中译本——我想大家已猜想到是哪部了——在故事里的一篇留言(虽不能算是死前留言)中,便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字,这个字的原文(英文)本来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解释,而诡计则是建立于这个解释的差异上,可是当译者把留言译成中文之后,那个特别的字却变成了那两个解释的其中之一,而语带相关的巧妙也因此不能成立了,于是,译者只好自行创作一个近似的诡计来。姑且不论这个自创的诡计是否比原来的差劣,但没法把原作的内容忠实地展示于读者眼前,始终算是一种遗憾。
事实上,面对类似出现在东野圭吾这篇内的文字诡计时,感到最困惑的人却大概还不是译者,而应该是不懂原文的读者。他们可能完全不明白诡计的机关和细节原理,读起来时只得勉强全盘接受,毫无对诡计的投入感可言,对读者的公平性和自行推理的乐趣当然更不用提了。幸好,这里的读者应该已对日文诡计不会感觉陌生吧,因为在过百篇的动漫画柯南中,也曾出现过一些类似的谜题,而每年一部的柯南电影,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拆字重组的技巧和乐趣哩。
——香港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