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7),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自然也有人以为文学于革命是有伟力的,但我个人总觉得怀疑,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可以表示一民族的文化,倒是真的。
人大概是不满于自己目前所做的事的,我一向只会做几篇文章,自己也做得厌了,而捏枪的诸君,却又要听讲文学。
我呢,自然倒愿意听听大炮的声音,仿佛觉得大炮的声音或者比文学的声音要好听得多似的。我的演说只有这样多,感谢诸君听完的厚意!——
(1)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二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出版的《黄埔生活》周刊第四期,收入本集时作者作了修改。
(2)黄埔军官学校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后所创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黄埔,一九二四年六月正式开学。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以前,它是国共合作的学校,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等许多共产党人都曾在该校担任过负责的工作。
(3)指三一八惨案。
(4)八股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公式化文体。它用“四书”、“五经”中文句命题,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构成。后四部分是主体,每一部分有两股相比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5)复仇的文学指十九世纪上半期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斯洛伐支奇等人的作品。当时波兰处于俄、奥、普三国瓜分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恢复独立。
(6)《新青年》下文所说的大学教授,指东南大学教授吴宓。作者在《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说:
“那时吴宓先生就曾经发表过文章,说是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