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轮回中的变化;大叫唤、无叫唤,地狱中的鬼魂。这些都是佛家语。
(7)杨荫榆(?—1938)江苏无锡人,曾留学美国,当时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她依附北洋军阀,肆意压迫学生,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一九二五年女师大学生反杨风潮中,她于五月九日无理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并于次日发表《致全体学生公启》,其中说:“顷者不幸,少数学生滋事,犯规至于出校,初时一再隐忍,无非委曲求全。至于今日,续成绝望,乃有此万不得已之举。须知学校犹家庭,为尊长者,断无不爱家属之理,为幼稚者,亦当体贴尊长之心。”(见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一日《晨报》)
(8)坐馆旧时称当家庭教师为“坐馆”。
(9)“冷板凳”清代范寅《越谚》:“谑塾师曰:'坐冷板凳'。”
意思是冷落的职位,也泛指受到冷遇、无事可为。
(10)《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这篇“感言”是杨荫榆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后离校迁居饭店时所发的,其中说:“若夫拉杂谰言,齮齮笔舌,与此曹子勃谿相向,憎口纵极鼓簧,自待不宜过薄。......
梦中多曹社之谋,心上有杞天之虑;然而人纪一日犹存,公理百年自在。”(见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日《晨报》)
(11)“妇姑勃谿”语见《庄子·外物》。婆媳吵架的意思。
(12)西宾同西席。旧时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含有敬意的称谓。
(13)六个学生自治会的职员即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刘和珍、许广平、姜伯谛。
(14)“鬼打墙”旧时的一种迷信:夜间走路,有时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找不出应走的路来,就认为是被鬼用无形的墙壁拦住,叫做“鬼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