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入中国的。大周得以那么早引进,不用说,这些东西又是荀晋的功劳。可惜自己未能早些过来,不然能见一见也是好的。
“小五?小五!”
见她像失神一样,葛根连叫了她两声。
“啊?”葛如沫回过神,想了想,“葛根哥,你帮我准备些玉黍种子就行,其他的就不用了。”
葛根拧着眉说,“可是你那几亩地,旱沙地种玉黍还行,可你那地还有一些是低洼的积水地啊,种玉黍不成的吧?不然种点水稻吧?虽然土质不佳,收成不会太好,终归是有点收成的不是?”
葛如沫摇头,“葛根哥,粮食我是不打算种了。”
葛如沫的话让他吃了一惊,“你不种粮食!那你种什么?”
“我打算种些药材。”这是她买下那地后不久就有了的想法,她想把上藜村乃至清河镇弄成一个药材产地。特别是在她查过县志,又去过山上查看过本地的野生药材之后,这种想法就更浓烈了。
说到种植药材,不得不得到一个名词,道地药材。
所谓的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关于道地药材,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唐代的孙思邈,他在千金翼方中论‘药出州土’,当时唐朝将行政区划为十三个‘道’,他便以‘道’来归纳药材产地,强调用药须知所出土地。而在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中,在药物条文中设有‘道地’专项。其后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中有‘好道地药材’一语,这些都说明了人们渐渐地认识到药材产地和质量的关系。
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是有提到‘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只是说明了同一样药材,不同地方所出,药效也不尽相同。
此时人们对道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