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南渐,崇礼学儒者多矣。而文士颇喜屈原、宋玉之赋,据说当年宋玉随楚王东迁,其《对楚王问》《讽赋》《钓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六篇,皆为远游后归于陈所作。”
“其衣着饮食,贵人喜楚式高冠,长袖翩翩,而庶人则服楚制短服,女子好细腰之裙。”
黑夫细细听着,他也曾在淮阳待过一段时间,但只是走马观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确实不如在里巷潜藏多时的张良。
但张良依然未提及黑夫的问题:
“如何让彼辈放下敌意呢?”
张良却笑道:“这一点,关键在夏公,而不在陈人。”
黑夫皱眉:“何意?”
“是否能让淮阳楚人放下敌意,在于摄政是如何看待淮阳,看待楚人的。摄政说过,要重新给天下和平,那么,今后在这焕然一新的天下里,又打算将楚人,楚地的数百万人,置于何地呢?”
“是像北狄灭邢、卫两国那样,屠戮,为隶臣妾。”
“还是像秦始皇帝那样,对楚人,对六国之人排斥,提防。”
“亦或是第三种。”
张良看着黑夫:“兼爱而一视同仁!”
……
张良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个重新统一后的国策问题:对过去不同国别的人,是一视同仁,还是进行“地域压迫”?
黑夫想起了秦始皇帝。
始皇帝在统一后国家采取大一统模式,废弃封建,直接统治所有子民。
最初,他是希望其他六国人民认同这个国家的,怎么办呢?他又是封禅,又是到处巡游,招揽六国儒道学者等等,甚至应了黑夫的提议,设置靖边祠,将李牧等秦国昔日的敌人也纳入祭祀。
但很可惜,不管哪方面,取得的效果都不太好,这不仅是六国之人不领情,也因为秦始皇帝压根没给六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