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洪涛不会难受,他和这些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不会反对带着自己当地主的领导人,只会仇视要把自己土地抢走的朝廷。如果这样的老百姓多了,洪涛觉得自己反倒更安全。
对于凉州这边的情况,大宋朝廷和神宗皇帝并没干预,或者说连搭理都没搭理。一部分原因是这里不需要朝廷进行补给,关注度自然很低。更主要的还是战事比较紧张,大家全把视线集中到另外四路大军上,尤其是兰州方面。
失去了凉州城,这场大战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宋朝一边。梁太后不仅不敢再往前线增派援兵,还得从北方抽调黑水镇燕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的兵力南下拱卫京畿重地。
得不到有效增援的西夏军队越来越处于下风,最先露出败像的依旧是卓啰和南军司。他们是刚刚换防不久的新兵,对这一带的地形和气候还不是很了解,不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再加上李宪的熙河路、王厚的秦凤路兵马两边夹攻,不得不从卓啰城后撤,连带着喀罗川和济桑城以西的大片防区都相继失守,一直撤到了零波山才依靠山势稳住了阵脚。
和罗卓南军司倒是损失不太大,骑兵毕竟比步兵跑的快,但它这一后撤就把西寿保泰军司的侧翼都暴露出来了。
李宪让王厚继续向卓啰和南军司施压,然后带着两路的所有骑兵悄悄摸到了黄河边,用从兰州顺流而下的几十只大木排顺利东渡,从背后突袭了西寿保泰军司。
这下比较狠,双方是骑兵对骑兵谁也别想跑。可是西寿保泰军司还要兼顾正面的两万多大宋步军呢。在步骑的联合夹击下,损失了大半主力之后,才也退到了零波山一线,与卓啰和南军司算是难兄难弟。
经此一战,两军司的粮草、马匹损失很大,短时间内无法机动作战,只能固守。宋军也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力再继续进攻,双方在西线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这种僵持大宋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