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滴坏了!
然后不拉不拉不拉,一连串引经据典。
皇帝若是答应了,那就是不明。因为老皇帝拖拉立储大事长达十余年,导致整个帝国腥风血雨,京城都叫血洗了一遍,多少忠臣良将死在前后两次变乱里头,就这样还不给个说法?皇上呀,你要为了天下苍生的公道人心而敢于牺牲自己个儿的区区孝名呀!
然后不拉不拉不拉,再一连串引经据典。
新天绝倒,唉呀妈呀,躺着也中枪。
好在他也有帮手,前后吵了半年,费了姥姥劲儿才把这事给平了。
前阵,朝堂上又为着两宫后的待遇问题闹起来。
皇帝自然希望为生母要求更高的待遇,可一大帮臣不答应,说先帝临终前,于满屋顾命曾有口谕‘待身后,要善待皇贵妃,一概典仪皆与皇后同’。
其实当时老皇帝都病糊涂了,眼看要咽气了,昏沉之际只认得长年相伴的德妃;按照现代法律观点,这种情况下的口头遗嘱,其实不能算数的。
足足吵了半个月,皇帝气的咬牙切齿,那群家伙非但寸步不让,还口口声声道要以年资论算,要求让圣德后住到更大更尊贵的东侧后殿。
当时正开着小差的老耿,被皇帝偶然点名发言,他一时不慎,顺口说了句‘亲娘自然比不亲的尊贵些’。这话捅了马蜂窝了。
老耿同志当即招来了火山灰一样铺天盖地的斥责痛骂,‘不无术’,‘不通礼仪’,‘荒唐无知’……这还算轻的,严重些直接说他‘居心叵测’,‘用意不轨’。
可怜的老耿同志被骂的晕头转向,魂不守舍,据说是被钟大有扶着回家的。
根据顾廷烨的揣测,皇帝其实很同情老耿。
在民风淳朴的蜀边,常见的解决模式是快意恩仇,有问题大家一齐掏刀上,刀六个洞捅完了事。估计老耿同志没怎么见识过官的这种攻击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