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他一些指点,使他在剑法方面能够更进一层,因此才使山下须义恭敬得要执弟子之礼。
杜英豪笑嘻嘻地上前扶起丁山下须义道:“山下老师太客气了,我们此会本来就是切磋剑技,互相观摩,胜负并不重要,何况你我也没有交过手,更说不上胜负了,如蒙不弃,我们就交个朋友,结个异邦知己如何?”
山下须义虽然很激动,倒是很干脆,立刻一躬身道:“这是杜大人看得起,山下如果再推辞,便是不识好歹了。但大人赐诲之传,山下实不知如何为报,敬以佩剑为猷。”
说着解下了腰间那柄短才!尺多的短剑,双手捧着,屈下了一膝,杜英豪连忙也屈下了一膝,双手接了过来,口中道:“不敢当,不敢当,先生实在太客气了。”
口中说着话,却已将那柄佩剑慎重地系在腰带上,这个学动自然使得山下须义十分感动与感激。恭声道:“此剑乃先入所遗,相传至敝人,已有十四代之久,是我山下一门之信物,今后大人如果对本门弟子有所差遣,只要命人持此剑前来,宣达指示,那怕是万里之遥,本门下所有弟子,也必会立即赶去效命,赴汤蹈火,断头流血,在所不辞。”
这番话也是慷慨激昂,令人动容。
杜英豪心中着实高兴,他知道像这种以门户信物为赠,是一种最重的献礼,在中华也有类似的情形,但是却没有山下须义所作的隆重,东瀛武士不轻易许诺,但说出了口,却一定会履行的。
这个承诺虽然不一定会有实践的机会,但是对方说出了口,就是作了履行的准备。
这是很大的代价,杜英豪倒是觉得自己给人家的太微不足道了。
杜英豪的确只是找出了对方几式剑法中的破绽,而且也标出了攻击的方法。
这些招式得自万流归宗秘岌,那是取自中华多少年来各大名家精华。
正因为杜英豪自己不是下苦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