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出面斡旋,讲得通的讲,讲不通的干脆置之不理!
有些人愤而提出辞呈乞休。
皇帝也发了脾气,说书生之见,昧于时势而罔顾大局,这种人不配立身朝堂,凡是提出辞呈的一律照准。
两天之内,他一连批准了两位尚书四个阁老乞休。
大家才知道皇帝是铁定了心。
有人比较和婉,说新军可练,但不必交给忠顺王,但是皇帝反问他,不交忠顺王还有谁可交?
各地落镇兵总,倒是有一半支持忠顺王的,另外的一半中,只有两三个人反对,其余都没意见。
这也说明了一个趋势,新军的招练若不由忠顺王主事,势必将有一半的人反对!
那些人不知道皇帝打的是什么算盘,但是也想到皇帝是迫于现势,不得不如此。
接下来是经费的问题,朝廷很可怜,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预计训练四十万的新军,以接替各地裁汰的六十万老军。
皇帝动用了修葺长城的经费以及种种可以挪支的款项,甚至于还加重了一些富庶地方的赋税,总算勉强凑出了一半的费用。
忠顺王很大方地接受了下来,并且表示,就这些钱,他可以尽量撙节,甚至于私下向一些富户挪借。
无论如何,在一两年内,把新军训练得有声有色,以收立竿见影之效,上不负皇恩,下报苍生。
这番承诺与得体的言词,使他在朝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终于达成了协议。
募集新军终于开始了。
他开列的条件很优厚,新军的粮响较之旧军提高了一倍,给养服装,一切都是最好的,但新军必须在年届二十五岁以下。
投军都,先发放一年安家费,一年训练期满出戌,百夫长以下俱在新军中提升,以后则视各人表现而定。
这是非常优厚的条件,为历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