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州府的地方文武官员,也都赶来应酬一番。
一向冷落的韩家集这下可热闹了,冠盖云集,车水马龙,那些容人来拜会,韩宏总不兔要会见晤谈一下,因为他此刻只不过铨叙六品,来拜会的官儿大部份都比他大。人家可是冲著那两位贵官来的,他们有的是得了侯李二人的指示,有的是本有渊源,自是不能不来捧个场。
还有的虽毫无关系,却希望能攀上一点关系,苦於找不到门路,有这麽一个机会,以及最好的一个理由,也是赶来凑热闹了。
南阳地方文风盛,倒是出了不少官,有的已经退休在家,但子侄仍在做官,叨在乡谊,再加上沾点亲的,就差没有把韩家集给挤破了。
官大一点而又亲自来拜会的,礼貌上应予回拜,韩宏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好不容易,总算把祭祖大典忙了过去,祠堂也整修了一新,他没回家前,家中人已经把他的祖宅给整修好了。
但是他没机会进去住,因为屋子实在太小,无法接待那麽多的客人。
好在他们的族长因为经商发了点财,把屋子起得很大,跟韩宏叙起来是平辈,所以把韩翎接到他家中住了。仆役人手,家俱厅堂一应俱全,所欠缺的只是一点富贵气象,韩宏住了进来,就完全弥补了。
各地大小官所员送来的一些立轴中堂,正好挂在墙上,给他做足了面子。这些字画虽也过得去,但韩宏自己可是此中名家,他不会看上眼,也不会带走,留给了他,正好满足了这位族兄的虚荣欲,所以他十分高兴,尽管韩宏住了进来後,几乎喧宾夺主,他依然乐得笑口常开。
他的那个有钱的老婆更是热衷,跟著柳青儿应酬那些官眷们,比谁都起劲,她也看了柳青儿应对进退,落落大方的态度,恰到好处,内心著实佩服,把个柳青儿捧得上了天,人前人後赞不绝口。
偶尔有一两个人对柳青儿的出身略作微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