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胡适的大名,在初中时,从陈正澄那儿借到《胡适文逊,从此才深受他的影响。1952年10月1日,我在台中车站递了一封两千字的长信给他,那时我才十七岁。1954年,陈世熙在台大办《这一代》杂志,拉我写稿,我就写了《从读〈胡适文存〉说起》。文章写好,他们顾忌,没有用,就还给了我。过了两年,陆啸钊办《大学》杂志,他不在乎,遂拉去刊登。刊登后近一年,有一天“罗”忽然提议说:“何不寄给《自由中国》?他们一定登!”于是我删了一部分,她代为抄好,遂改登《自由中国》。这是我在《自由中国》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文字。刊出的时间是1957年3月1日。此外我在《中央日报》也发表过一些有关胡适的文章。在《自由中国》发表文章后一年一个月,胡适从美国回来,约我到台大校长钱思亮的家里,跟我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他并且透露:“雷震特别写信给我,推荐你这篇文章。”雷震那时办《自由中国》杂志,严批台湾当局声动中外,能够在那个杂志上用真名发表文章,我深感光荣(施启扬也写过一篇,但不敢用真名发表)。
雷震虽然办《自由中国》,但是这杂志真正的灵魂人物是殷海光。殷海光是台大哲学系教授,我的文章发表后,张灏跑来找我说:“殷海光看了你的文章,想见见你。”张灏在历史系比我高两班,我认为他才气很弱,他是殷海光吸收及门第子的前期人物,同殷海光关系不错,但他除了翻译外。写不出任何东西登《自由中国》,始终是个喜k洋书的蛋头而已。殷海光责备胡适喜欢以人情的原因揄扬别人的学问。说得很对,但他自己,却也犯这种毛玻殷海光吸收门弟子,当时都是张灏型的,整天只会看洋书、谈方法学,但他们的知识基础太窄。货太少,所以充其量只会搭钢筋,没有水泥。殷海光自己也水泥不多,但他在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