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要把金针度与人 > 文学类(1)

文学类(1)(5 / 17)

业起兵失败后,《新唐书》说"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旧唐书》说"伏诛",显然是被杀了。

骆宾王死后,武则天找人寻访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盛传于世"。

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入狱,写了《在狱咏蝉》五律一首,说"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死后,绝没想到"表"他"心"的,竟是他的头号政敌——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度量,真不简单了!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两岁时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改嫁姓朱的,长大之后,知道了身世,便哭着告别了母亲,不肯再姓朱了、恢复姓范。

范仲淹到戚同文的书院里读书,穷得每天煮一锅粥,粥冷冻后,就切开三块,每餐一块,在穷苦中力学不辍。二十六岁后,他中了进士,便把母亲接回来奉养,显然有归于范家的意味。

范仲淹带兵防御西夏时候,就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时谚,可见他威望之隆。后来做到宰相,主持"庆历变法",遭到守旧派和保持既得利益的权贵的反对,没有成功。

范仲淹做秀才时候,就说他的志愿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风范,影响了当代和后代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

范仲淹爱护人才,救济贫困。他把做官的薪水,大都用来资助穷困的读书人;又筹设"义庄",供养族中的贫户。他这种"仁人之心",得力于他的师长戚同文的影响很大。戚同文一生不蓄私财,舍己为人,范仲淹也是如此。

欧阳修:《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四十岁就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他母亲用芦草茎画在地上教他,苦学而成。二十四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浮沉,编过《崇文总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