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的裤管里流下来的。队长是个已婚的男人,猜出了八九分,却又不好挑明了,只能含含糊糊地关照吴蔓玲,让她先回去。吴蔓玲的小脸羞得通红,可是,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吴蔓玲:“轻伤不下火线。走,把这一趟挑完了再说。”队长后来逢人就念叨吴蔓玲的好,说小吴“这丫头是个泼皮”!
小吴才不是泼皮。在王家庄,小吴其实是一个最和气、最好说话的人了,对每一个人都好。不论是老的还是小的,见人就笑,没话也有话说。即使在路上遇到了,她也要招呼一声,“阿吃过啦?”亲切,热乎,完全是一家子的模样。小吴不只是热情,为了尽快地拉近“和贫下中农的距离”,她开始学习了,学习王家庄的土话。在别的知青因为语言不通还在用手比划的时候,吴蔓玲早就融入进来了,她的舌头也悄悄地拉直了。“是”不再是“是”,而是“四”,“吃”不再是“吃”,而是“刺”。她把“统统”说成了“哈巴郎当”,把小男孩说成了“细麻症”。她还学会了骂人,会说你这个“倒头东西”。偶尔还出粗口。她的粗口极可爱,不仅不讨厌,不下流,相反,是不见外,是亲,完全是童言无忌的好玩。同样是一句粗话,别人说了,会翻脸,弄不好还会动手。可小吴说了不会,不仅不会,人家还会笑,乐出一脸的鱼尾纹和牙花。就觉得这孩子生错了地方,她怎么能是南京人呢,不可能哪。她是我们王家庄的亲闺女哎。
反过来,乡亲们在小吴的面前一样是口无遮拦,有时候都倒了七荤八素的地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拿谁开玩笑就拿谁开玩笑。“小吴”又不是外人,再客套反而说明自己把人家看外了。有时候还拿小吴的婚姻大事来逗乐子。人多的时候,气氛好的时候,上了岁数的女人们就会拿小吴来逗乐子:“小吴啊,该嫁人了吧,该有对象了吧?别看王家庄没有别的好东西,好小伙还是有的。你挑,随你挑!挑剩下来的再给别人。”大伙儿其实都是有数的,小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