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于恢复、型塑、伸张昆曲的形象,为昆曲的复兴发声,把昆曲“美”的形象播撒到全世界。当二○○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白先勇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宣扬昆曲“美”的历史已有近二十年了。
第一部分序(4)
为了从根本上复兴昆曲,新世纪伊始,白先勇又将对昆曲的弘扬,落实为再造一个“原汁原味”的昆曲样本─青春版《牡丹亭》。所谓“原汁原味”的样本,是指昆曲原本发源于苏州(昆山),昆曲悠扬绵远的唱腔和吴侬软语的道白,由苏州的昆剧团来表演当然最地道─这是一层意思,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指保有昆曲的原有特色,而拒绝任何有损昆曲的“创新和改革”。至于“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使他们的这段挣脱束缚、感动鬼神、超越死亡的爱情充满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年轻的观众。为此,在演员的挑选上,白先勇力排众议,启用新人沈丰英、俞玖林担纲主演。为了提升年轻演员的艺术水准,保证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质量,白先勇又请来了昆曲大师汪世瑜、张继青作为艺术指导,手把手地为青年演员教戏、说戏。为了让昆曲艺术代有传人,延绵不绝,白先勇又力促老一辈昆曲大师收徒授艺,让年轻演员行跪拜大礼,使昆曲的薪传获得礼仪的约束和师承的保证。这样,在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过程中,既排出了一出精品大戏,又培养锻炼了新人,还使昆曲的传承拥有了师生关系的“合法”性,可谓一举数得。
看到青春版《牡丹亭》正日趋完美,白先勇深感欣慰。为了这出戏,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往返奔波于海峡两岸,从剧本的改编,到演员的挑选,从场地的落实,到经费的筹措,巨细靡遗,殚精竭虑,为的就是要打造出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牡丹亭》。白先勇从个人对昆曲的欣赏,到大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