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 第九讲 《百年孤独》

第九讲 《百年孤独》(9 / 16)

们分析到现在为止,除了《心灵史》和《九月寓言》是当代作品,都是传统的小说。从时间上说,最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在本世纪初,其他都在上世纪,在小说的历史上称得上是“古典”,当然在整个艺术史上小说就是近代的产物,而《百年孤独》则是本世纪中期,现代史的时期。从手法上说,这部小说是我们课程中唯一的一部现代主义小说,并且称得上是现代主义小说经典。我想大家是否已经感觉到现代小说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一样。我们经常听到流传的一些关于写作过程的故事,像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本来他是不想让安娜死的,可到后来人物自己活动起来,安娜自己选择了死的结局。这故事的意思是,人物一旦进入一定的轨道里,它便会根据自然合理的逻辑自己活动起来,好像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真人。他们在形貌上、心理上、动机上、逻辑上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非常接近,俗话说的“活灵活现”。但现代小说里的人物不是这样的。它的人物全是事先经过抽象归纳的,有定义的。

有点像我们过去所批判的说法“主题先行”。事先有个思想主题,然后为这个思想主题策划图解,这个人物担任什么任务,这个情节又担任什么任务,它是图解式的。它的人物、故事、细节,所有的发生都在事先做过周密的规划,事先规划得非常整齐,有严密的推理过程。

它是经过概括和归纳的结果,每个人物都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人性的人,而是普遍性的、规律性的、理性化的人。在这里不是要它去爱、去恨,而是要它表演作家的思想,是作家思想的傀儡。它们都是意图的象征,意图的替身。因此这种故事都是非常不感性的,不是感性的故事,没有写实的面目,它非常理性化,是经过思想的整顿的。我们以前评价某部小说,对这部小说会有很多很多种解释。就像一朵花放在那儿,左看左的角度,右看右的角度。可这里的图景,是一幅装饰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