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啊!他们马上就要做那少数的幸运的人中的两个了。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单位上了班。米尼在街道的生产组,阿康先是因为不算插队知青顶替没有成功,可是後来他们这一批中专生全部回上海重新分配,他便也到了一家国营工厂,依然做他的车工。房子是到年末才调开的,两处相距三站路,他们三人住一间九平方的三楼亭子间。上班下班的日子开始了。当他们上班去的时候,查理就留在家里,因怕他闯祸,所以并不让他进房间,把房门锁了。他就在弄堂里呆着,不过几天,他已将周围两条马路的地方勘察完毕,弄堂口的熟水店,临街的自由市场,对马路的公园,隔壁弄内的造纸厂,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到了晚上,他的见闻是比他父母要丰富得多的。晚饭桌上,筋疲力尽的阿康和米尼听着他眉飞色舞地吹牛,心想:这孩子多么聪敏啊!然後又伤感而欣慰地想:眼看着就要靠他啦!他们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晚景:将这一份生活做到了退休,戴了红花回到家里。深感无聊,却也无奈。他们这两个小小的懵懂的人物,在漂泊游离了多年之後,终於被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这秩序好比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一旦进入其间,便身不由己。在轨道上运行。如要强行脱离,须有非凡的破坏力。这破坏力要就是在这机器上造成了创伤,要就是两败俱伤,最不济的则是单单将自己粉身碎骨。这最後一种结局是最普遍的结局,因为渴望进行这种脱离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他们在这机器中连一个最低等级的齿轮的位置也占据不了,他们总是在最无须主动性和个人意志的,如螺丝钉那样的位置,於是他们便产生了脱离的强烈要求。但他们因为是最没有教育,最无理智,最无觉悟,最无自知之明和自控能力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恰恰正够破坏他们自己,将他们自己破坏殆尽,於是,灭亡的命运便不可避免了。
阿康和米尼每天上班和下班,他们昏昏沈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