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柳钧的心态好了不少,原来有那么多比他混得更差的,他起码还没有裁员,他算是混得强了。柳钧一直想了解杨巡混得好不好,可惜,这方面的消息不多,起码杨逦掌管的大酒店依然开门迎客,说明杨巡也正常存活。
终于,工业区那么多倒闭或者停顿的企业影响到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即使国家统计局给出的CPI与PPI同比增幅依然高达7%以上,柳钧却从每天进出材料的比价上看到通胀的可能退潮。以前,他是追着供应商要材料,供应商都是挤牙膏似的给一点儿,下一次挤牙膏的时候价格必定有涨。但现在是开始有灵活的供应商追着他推销库存,希望他多多地进货,多进货,价格多优惠。反而,柳钧不敢多进货了。正如通胀之初,贸易商总是争先恐后的建立库存,大进小出,造成市面上供应短缺,价格越抬越高。那么到了通胀结束,贸易商势必争先恐后地试图赶在他人之前将库存清理,市面上的货物供大于求,价格争相压低。都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钢材,铜材,甚至三巨头垄断的油品,都开始缓慢地出现价格回落。柳钧认为这种价格回落现象应该不是偶然,只要看看周围凋敝的企业生产状况,这种现象可能还得持续,甚至加速。可是看各大财经报刊杂志,专家们还在就公布的经济数据发表议论,担忧下一个月的通胀继续延烧。而官员们也是继续布局,抵抗通胀造成的伤害。经过这半年多煎熬的柳钧此时已经难以相信专家,专家几乎成为信口开河的代名词,他更相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分析,自己的判断。
可惜,此时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纵能深刻分析现象,却依然是被大势卷裹的卒子。他的资金终于青黄不接,八月初发工资的时候,他算来算去,还与销售和财务部门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大家都发现八月十日之前的应收款扣除必须支付的各种款项之后,腾飞腾达面临工资无法按时发放的问题。会议上大家都是一笔一笔地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