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忆的镜头就开始多。另外,拍好片子有时钱多未必是好事。张元的《儿子》拍时没什么钱,所以很多技术上的东西只好从简了,歪打正着,他那个故事就是不能有过多的人为技术在里面。等到《东宫西宫》,他的钱多了一点儿,他就可以布光呀、置景呀,所以我看惯了他没钱时拍的东西,也看惯了许多有钱导演拍的东西,他一有了点钱,就想做得更精致一些,结果处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就是那种演员一进来就处在一个布置好的空间里,这种感觉,肯定不行。
老侠:你觉得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艺术上有独到的地方或优势吗?
王朔:他们的片子我看的不多,除了张元的,还看过贾章柯的《小武》,还可以。第六代的电影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
我觉得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东西,他们靠天赋在拍,在这一点上,正是他们与第五代相比的可贵之处。他们没有第五代那种老奸巨猾。你别看第五代,甚至都不到五十岁,但就透着那种老奸巨猾……
老侠: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人就已经很老奸巨猾了,似乎越年轻越老奸巨猾。
王朔:那种老奸巨猾,在技术上的把握那种纯熟呀,包括基调上的控制呀,演员的控制呀,不管他用的是专业演员,还是非专业演员,他们都控制得滴水不漏。
这种电影,我就觉得没活气,一切都是导演观念的道具。
老侠:这种老奸巨猾的控制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达到了极致。
王朔:第六代的,凭本能拍。他们经常给拍乱了,是不是?但就那乱的地方,让我觉得有人的气味,真实的气味。有时,他整个拍摄不够长度,没办法就胡接,你明显看出是一场戏被拆开了用在两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钱,顾不上玩那个精致。
要么你有天分,就拍天才作品,靠本能拍,你一动脑子就露怯。套一句外国民谚,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