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让她过来请安,你若觉得可以就留下。”
马碧荷拍板决定,嬷嬷的工钱要高一些,每个月半两银子,包吃住,还有一年四季的衣裳。
于嬷嬷没什么亲人,可以签死契。
“这个就按照她原来的主家给,若是做得好,再加钱。”
对于下人,李海棠从不吝啬,现代的月嫂,工钱高,她完全理解,伺候坐月子的妇人其实很不容易。
头三个月,她就是个炮仗,一点就着,怒火压都压不住,感觉自己快成神经病了。
好在,四个月之后,李海棠又变得正常。
“鹿城城门开放,咱们第一家店铺,不如就选在鹿城。”
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年,若是动作快,铺子年前开张,多少能赚一笔。
年前狠狠地采买,几乎是百姓们不成文的习俗。
那些平日酱油和醋都要抠省的人家也不例外,过年买年货,可以掏空一年的积蓄。
过年不红火,没个好兆头,来年不得翻身,百姓们普遍这样想。
年底的衣裳,布匹,首饰,各类小物件,最是畅销。
鹿城也是北地一处比较富裕的城池,下边还包含好几个小县,既然是连锁的模式,就要遍地开花,多家一起运作。
“这个是我最近琢磨出的样子。”
李海棠拿出一沓宣纸,画了不少现代的图案,维尼熊,大嘴猴,可爱的萌萌兔,虽然怪模怪样的,却一眼能看出动物的本貌。
“你哪来的点子啊,这个做成皮筋,给小女娃戴,肯定好看。”
马碧荷最喜欢的是阿狸,一旦做出成品,她要留几个送人用。
家里有颜料,李海棠就给几个图案上色,其余的蝴蝶花等式样,古代劳动人民是有智慧的,早已经被开发出来,不新奇。
“我们在鹿城都有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