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春夏圭日,都下士人皆会合於是,亭木水部郧江藻所建,义称江亭,江藻自题云:
“愧吾不是丹青手
写出秋声夜听图”
意境高绝。
此晚陶然亭外游人如云,-足林泉间,悠然神往。
那马车一近陶然亭慢慢停下,赶车人跃下车辕掀开车帘,笑道:“两位老爷,到啦!”
只见当先跨出一四旬中年人,身着一袭绸衫,手拿摺扇,方面大耳,三缯黑须,气度不凡。
后随一俊秀挺拔,神采飘逸的青衣少年,辗齿微笑,益显得人若玉树,气质引人。
游人注目凝视,只听有人窃语这:“陈翰林也来了,听说圣眷甚隆,大用可期。”
无疑是指那四旬上下,气度不凡中年人。
陈翰林与青衣少年并肩慢步,低笑道:“陈某每年皆须数履斯地,老弟不知陈某为何?”说着又是一笑,道:“陈某最爱宁北香冢碑词,哀感顽艳,每为徘徊不舍离去。”
青衣少年微笑道:“翰林公章华国,碑词必动人悱恻,不然翰林公何至如此。”
两人信步走至香冢前,只见一坯青冢,冢前竖立一碑,镌有碑文,却不着年月及题名,词云
“浩浩愁,茫茫却
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减
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青衣少年道:“果是绝妙好词,只太哀伤了点!燕京历代帝都,饱经沧桑,留下甚多可歌可咏事迹,香冢只是其中一环,经骚人墨客一再渲染,其名益彰。”说着语声略顿,又道:“翰林公对此香冢想必有所考据?”
陈翰林摇首叹息道;。“数年来为查明香冢究系前代何女及所作碑词是何文人,谅系藉藉有名之士,无如言人人殊,莫知所本,必因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