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已。
不过,这一招!还是可实可虚,万一对方不敌,无法拆破,也就是点到为止,有惊无险而已。
按这一招的拆式,必须迎来剑,跨右步,走轻灵,取偏峰,以“玉带缠腰”,去截敌人的左胁才对。
那傅九公和四周的观众,也均作如是设想。
那晓得宇文杰并不出此,他却将右腿微收,身向右侧,运出右臂真气,力贯剑尖,迎着来剑,顺势右推,只一绞、一贴、一压。
傅九公这时,手中长剑呼的一声,竟向左边一晃,人也被带得一转,以致右边整个身形,完全暴露,人险些一脚踏空,落下桩来。
他心中不觉一凉,急想抽剑换式,哪里能够,顿感剑锋上压力骤增,剑柄火热,只灼得手酸臂麻,心烦难耐,一支长剑,几乎无法掌握。
这时宇文杰只须在他的右胁“气俞”穴上,击上一掌,老头儿就得当场废命,不死必伤。
这架式,本是打假的嘛,宇文杰怎能这样做呢?不过,他只催动周身罡气贯注剑锋,继续增加剑上压力,使对方无法抽剑换式而已。
傅九公也不是不明此招厉害,只苦于掌中剑,为这孩子运出的罡气所制,无法摆脱剑上的压力。
他现在不但无取胜之望,而继续与人交手的机会,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举手白戕,一是扔剑撤身。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讲究的是“人的名,树的皮”,一个人有时为争取名誉,虽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所谓“人死留名,树死留皮”是也。
尤其武林道中的人,莫不珍惜技艺,器重名节,一旦在技业或名气上,遇着了冤家,就不惜以性命相拚。
故江湖上,除了那些循环式的一般恩怨外,更还有为争那一技之长,而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许多英雄牺牲事迹,传来实脍灸人口。
“宁为玉碎”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