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庙”,在暮色苍茫中启开了脚步。
竟是直奔苏门山,也即是百泉花园那边。
不过,是经由“孔子庙”,直向高处。
那就是有名的“啸台”。
据传,共国人孙登,居此山地窟中,茅服散发,不拘世俗,喜欢读周易,弹古琴,乐其所乐,晋文帝仰其名,命名士阮藉往访,孙登但微笑而已。
阮藉扫兴下山,行至山腰,突闻啸声起于高处,震澈山谷,乃孙登长啸也,另有名士稽康从之游三年,屡问道,孙登仍不发一言,稽康激之道:“先生自知腹俭,无一言可教乎?”
孙登破了惯例,回答了:
“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用不其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
故用光在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识其真,所以全其年。”
寥寥数言,寓意甚深,大有弹理,不失为“高人之语”也,后人乃筑石为台,下圆上尖,就是“啸台”,有人题四字刻石,即“一啸千古”。
四山烟雾中,四条人影,向“啸台”掠到。
青面壮汉向少年道:“到了,敝东翁大约也快抵此。”
少年漫不在乎地四顾一眼,道:“可以等等,本来,我应该叫东青白来见我,因我另有要事待办,只好委屈自己了。”
三个壮汉,不吭声,实在也难于接话,只有肚中暗骂:“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等下该好好消遣你,等着吧!”
少年背着手,在“啸台”石垒间走来走去,好不悠闲。
青面壮汉搭仙着问道:“请教少侠大号,找敝东翁何事?”
少年闲闲地道:“等下再说吧,我还要考虑要不要对东东青白提名道姓?
你们三个,算得老几?如果能老实些,说不定将来会给你们一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