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什么河川?
当然除了黄河,因为那诗中第一句“舟行绿水前”决不会是指黄河。
一个庄稼打扮人告诉他洛阳西面下——洛河,于是他信步走去。
到了那里,沿着下洛河走着,一无所得。
这日天气甚是晴朗,好一片翠色河景。
文玉宁走到芦苇丛中,看见一个老年渔人持竿垂钓,双眼望着那一片鳞波连连,一派悠闲自得之貌。
文玉宁趋前问道:“老伯!这河再往上走是什么地方?”
那老渔人道:“小哥儿大约是初来此地,这河上游发源之地,有一飞瀑,景色最是雄奇,来往游人皆常往一观飞瀑奇姿。”
文玉宁向那渔人道了谢,心中暗惊这渔人神光奕奕,竟似武林高手。
文玉宁继续向前走着,听那流水淙淙的声响,沉思那诗句中的含意。
偶然他仰起头来,看那悠悠白云。忽然——
一声清脆悦耳的歌声,发自山弯后,那声音宛如银铃般的悦耳,歌声中又充满着欢乐,端的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有如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在枝头上高唱迎春之曲。
文玉宁细听,却是辛幼安的西江月——
茅檐低少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妖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文玉宁望见那河边两个村童,蹲着看人洗剥莲蓬。
更兼风景宜人,不禁微微一笑。
心赞词人手笔端的神妙,寥寥数十个平易近人的字儿,竟能将田园人态描写无遗。
歌声甫完,山脚弯处,转出一个少女。
衣着朴实,白衫黄裙,青丝如云,阳光照在上面,有如披着一层金黄色的轻纱。
那一步一动,都在文玉宁心中撩起了异样的漪涟。
走近时,更觉那少女清丽异常,亭亭玉立于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