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性情单纯,也对武媚言听计从,何况是大哥的事情,当真就送出去好多东西,棉衣棉被,木炭等御寒物品,一应俱全。
宫里的任何举动都瞒不过李世民的耳朵,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欣慰。又逢文德皇后忌日,李泰忙着结交大臣,而李治则用自己的积蓄为亡母操办了祭日大典,还将多余的财物散发给穷困百姓。
李治的转变也落入了长孙无忌的眼中,这个略有些胆小怯懦,甚至还喜欢哭鼻子的小外甥,眨眼之间也长大了,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眉眼之间颇有文德皇后的影子,令人欣慰。
李恪在封地也开始有了动静,听说是暗中招兵买马,还与前朝武臣走动很近,令人担忧;李泰也不消停,挥金如土,身着衣物虽不是太子服饰,但是也相差无多。
李世民对这两个儿子都不太满意,这日朝堂之上,还是要面对太子人选的问题。
“恪儿和泰儿都深得朕心,论才情,泰儿为首,为韬略,恪儿最佳,然泰儿性情张扬浮躁,恪儿又绝非心胸敞亮之辈,二者之间,难以取舍,诸位爱卿,可有高见?”李世民问道。
无非是二选一的问题,大臣们根据自己的倾向,都给出了答案,虽然以李泰多一些,但是李恪的势力也不容忽视,两者基本上算是势均力敌。
“前些时日,有人弹劾泰儿,说他暗中算计承乾,令朕十分失望。”李世民拿出基本奏折说道。
众人哗然,言外之意,就是要立李恪为太子了?长孙无忌惊出一头大汗,上前跪倒在地,哽咽道:“陛下,瑕不掩瑜,泰儿还年轻,难免轻狂。但是吴王为隋朝后人,拱手将江山让给隋炀帝之后,只怕是将来隋臣权倾朝野,炀帝的灵位都要搬进太极宫了!”
长孙无忌说完砰砰磕响头,不少人也跟着跪了下来,且不论吴王的血统身份,就说隋朝旧臣的感召力还在,如果吴王登基当皇帝,两朝互相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