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十分的合胃口,便放慢行程,足足第四天方才抵达府城,临近下马车之际,曾秉砚忽而问他。
“你如何看待当朝局势?”
短短几日,曾秉砚十分欣赏薛慎之,这位少年郎,确实腹藏锦绣,今后必成大器!
因而,故此一问。
薛慎之一愣,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邱令元也有意栽培他,时常谈论当今时局。
东有倭寇猖獗,北有外族铁骑虎视眈眈,战火纷飞,乱贼当道。朝堂之上,元晋帝沉迷炼丹,不理朝事。若非几届元老掌控朝局,百姓早已水深火热。
薛慎之腹中几句话翻涌,最后只是简短的说道:“攮外先安内。”
他背上包袱,拱手作揖,告辞离去。
曾秉砚坐在马车内,望着薛慎之渐渐远行地身影,低喃道:“攮外先安内……”
忽而,他哈哈大笑道:“可不是想平外乱,必先除内患!”
内贼与倭寇、外族勾结,若不先拔除隐患,如何齐心协力,一致抗外?
“老爷?”常峰看着曾秉砚神情激动,目光火热,不由唤一声。
“回去。”
马车缓缓地驶离。
薛慎之远远地停驻脚步,望着马车朝官道而去,薄唇微抿,这一路来,他隐约猜测到对方的身份,倒是没有料到是因为商枝的缘故,让他得以结识前任吏部尚书。
想到商枝,薛慎之长叹一声,似乎欠她越来越多。
薛慎之按照地址,找到儋州府邱令元家中。
敲开门,开门的是门仆。
他恭敬地说道:“是薛生员?”
“正是。”薛慎之问道:“老师可已归家?”
“今晨刚到。”门仆领着薛慎之入内。
邱令元只有一妻一女,女儿已经嫁做人妇,外甥都已经十四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