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朝大军对比,大楚皇朝军队大约在五千万左右,而大桓皇朝高达一亿五千万。
首先。朝歌大军集结约两千万大军直指大楚邯郸皇都;中原大军由李园、吕臣、武臣各率约五百万大军夹击大楚中原之地,共为一千五百万;桓皇亲率大桓诸将和三千万大军,登陆瀛洲关东,造成全面开战的架势。
这是第一步,直接投入战场的军队高达六千五百万大军,足够让大楚皇朝倾国应付,全朝动荡了,其余大军则静待各处,蓄势待发。
其次。桓皇亲率大桓禁卫军为主力,沿着关东区域纵向把瀛洲切成两半,再加上战天侯王贲的瀛洲西伐大军、蒙氏的瀛洲东伐大军,营造桓皇一怒,夷平瀛洲之势。引楚皇项羽亲率大军来战,把瀛洲当成决战之地。
这是第二步,所做一切,不过是引诱大楚皇朝大军离开大楚华夏疆域而已。其中的黑暗议会、北条氏、真仙降世等事件。都是变数,大桓皇朝也早有防备。只是黑暗议会和降世真仙的变数,实在太大了点,大到让大桓皇朝有点扛不住了!
第三步,如之前萧影吩咐禁卫的行动。
等于是桓皇亲率主力和太行山北部大军,把整个大楚皇朝疆域切了两刀,切成四块。使之顾此失彼。而其中潜伏待发的八千五百万大军,五千万全力攻陷大楚华夏疆域,三千五百万则是用来应付意外变数!
接下来,就要看楚皇项羽如何选择了,到底是决战瀛洲。还是回援华夏,或者是援救朝韩两个国区的疆域,按照前后顺序,决战瀛洲自然可能性最大!
如果传送到瀛洲的楚皇项羽及大楚主力回援大楚华夏疆域,不但会白白损失大量传送灵石,还会动摇军心,动荡瀛洲而导致整洲沦陷。到时前后失据,各处危局,很可能导致战局全面崩溃,大楚皇朝如此决策的可能性极小。只会尽快在瀛洲和大桓皇朝决一死战,而后再回援华夏疆域,支援朝韩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