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迹的那一卷拓本上,又被他用普通的书篆在旁边一一对应书写了一遍,看样子似乎是为了方便低阶儒修修习之用,却被我强行记忆了下来,如此便多了一个能够识得几百秘篆字体的对照表,秘篆虽远不止几百字,但也足以让我将这一篇内容掌握五成有余了。”
“这么多?”澜萱公主惊讶道。
杨君山神色极为笃定,道:“当然,颜心远所临摹的丘圣真迹内容虽与这一册竹简上的内容不同,但同为儒修一脉,彼此传承却多有共同之处,更何况还都是出自丘圣之手,彼此印证之下,读懂五成的内容并不难,当然,也仅仅只是限于读懂,想要书写还是无法办到的,这里面也有儒族独到的传承之秘。”
澜萱公主对此只能咋舌,但听得杨君山的意思,便多问了一句,道:“这上面记载的传承是儒族的功法还是神通?”
“是神通,”杨君山答道:“便是‘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
澜瑄公主奇怪道:“这道神通在儒族不是公认为亚圣轲圣所创么?怎得会是丘圣所书?”
杨君山解释道:“严格说来,‘浩然正气’并非是轲圣所创,确切的说应当是由他第一次提出了‘浩然正气’这种说法,并加以归纳并发扬,真正的‘浩然正气’的修炼,早在轲圣之前的先儒便已经涉猎,就比如说丘圣曾经提出的‘有教无类’,其实与‘浩然正气’中‘兼收并蓄’这一特点如出一辙。况且就算是轲圣系统的提出了‘浩然正气’的修行方式,丘圣难道就不能记录并书写下来?别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丘圣自己提出来的。”
“好啦好啦,算你说得有理!”
澜瑄公主娇嗔的伸手在杨君山肩上轻轻一推,然后才道:“看你琢磨的这么认真,这丘圣真迹虽然珍贵,但在我等非儒修的手中,充其量也不过就是拿来当成一道顶级的仙符来用而已,难不成上面记载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