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更大的野心,他引导中国军队颠覆他祖国的目的,只在借。杀人,借中国的。杀他的政敌。他并不希望祖国分裂,所以他坚持仍维持汗国的体制,而由他当可汗。他这种想法跟中国的基本政策恰恰相反,清政府当然不能接受。阿睦尔撒纳在大失所望后,决心叛离中国,他了解中国在这次远征中所以迅速成功,有赖于他政治号召的力量,他估计这力量足可以把中国驱逐出境。于是,在占领伊犁(新疆伊宁)的明年(一七五六),阿睦尔撒纳宣布独立,那些刚接受清政府加封的四部可汗,也加入这个新兴汗国的行列。中国远征军果然一败再败,准噶尔汗国的土地几乎全部光复。这使皇帝弘历大失面子,认为准噶尔人是不能用仁义感化的野蛮民族,必须严厉惩罚。
第二年(一七五七),弘历重新组成远征军,北路蒙古兵团由蒙古人成衮札布当总司令(定边左副将军);西路满洲兵团由满族人兆惠当总司令(定边右副将军),发动夹攻,恰恰这时候可怕的恶运抓了准噶尔,天花忽然流行,准噶尔战士相继死亡,军队自行瓦解。当中国远征军进逼伊犁(新疆伊宁)时,阿睦尔撒纳束手无策,只好逃到哈萨克王国,再逃到俄国,他也染上了天花,一病而死。在中国坚决的要求下,俄国把他的尸体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城(蒙古阿勒坦布拉格),交还中国。
准噶尔汗国虽然覆亡,阿睦尔撒纳虽然死掉,未死于天花的准噶尔人用游击战作誓死不屈的抵抗,使兆惠疲于奔命。这更增加弘历的愤怒,他下令兆惠执行他的灭种政策。准噶尔人从此在他们的故土上消失,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准噶尔盆地和横亘在中、俄两国边界上的准噶尔门(新疆博乐东北阿拉山口)要塞,供后人垂泪凭吊。
——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为了尊严的理由,宁可玉破,不为瓦全,他们所作的壮烈牺牲,应受万世的崇敬。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应有智慧和勇气接受屈辱,瓦全还有复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