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中国人史纲 > 第二十六章 第十三世纪

第二十六章 第十三世纪(25 / 28)

对中国人天天沐浴,特别强调。二是绸缎,这是欧洲人非常羡慕的贵重奢侈品,而中国人竟很多人使用,所以使马可波罗惊奇不止。

十元曲

蒙古帝国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摒弃,固然使知识分子难堪,却也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即知识分子可以不必再继续板着道学面孔。儒家学派一旦失去政权的支持,对知识分子也就立即失去控制力量。知识分子再没有柳永“奉旨填词”的顾虑和史达祖脸上刺字的危险。因之在性灵上获得释放,呈现元曲时代。

元曲是戏剧文学部分,也是“词”的一种蜕变进步。中国戏剧一直是民间的艺术,知识分子被蒙古驱出统治阶层之后,才向这方面发展,开始写作片段的唱词或整出的剧本,统称为“曲”,因为它在蒙古帝国子国之一的元帝国时期的成就最为辉煌灿烂,所以称为“元曲”。

曲分为两种:一种称“散曲”,即没有对白的纯唱词,也就是现代所谓的流行歌曲;一种称“传奇”,即有对白的唱词,能够大规模在舞台上演出。

词是诗余,曲是词余,但曲所具有的字句的活泼,意境的超越,想像力的丰富,从前任何作品都很难望其项背。知识分子思想得到正常发展后,创造力极为兴旺。他们嘲弄帝王将相,调侃圣贤,歌颂爱情。很少有圣人系统的意识形态,大多数被真实感情充满。这是纪元前二世纪政治力量独尊儒家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现象。

元曲中最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王实甫《西厢记》,写张君瑞和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关汉卿《窦娥冤》,写少妇窦娥死于冤狱的故事。马致远《汉宫秋》,写西汉王朝皇帝刘爽跟宫女王昭君的故事。白朴《梧桐雨》,写唐王朝皇帝李隆基跟贵妃杨玉环的故事。施惠《拜月亭》,写一对夫妇在战乱中逃散而又团聚的故事。高明《琵琶记》,写一个人弃妻再娶,前妻千里寻夫的故事。

我们无法介绍上述的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