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中国人史纲 > 第二十三章 第十世纪

第二十三章 第十世纪(14 / 17)

。唯一不同的是,交趾王国本是中国领土,交趾人本是中华人。

六宋江对抗

欧洲人认为契丹(震旦)就是中国,因为辽帝国向西的影响力,直抵天山,跟西方各国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真正由汉民族建立,居于中国本部的宋帝国,西境阻于回纥部落,反而跟西方隔绝。不过宋帝国始终把辽帝国看作跟匈奴、突厥一样,认为他们是夷狄蛮族。

事实上辽帝国文化程度虽然远较匈奴、突厥为高,但比汉民族要低得多。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曾命他的大臣制造契丹文字,不过经济状况如果不能达到某种程度,文字的需要便不急迫。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汉文比契丹文占有优势。同时,这个由部落进化成为国家的民族,也并不真正的了解进步的意义,所以辽帝国宫廷中,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皇子贵族如果想求得知识,就得冒着“私自读书”罪名的危险。所以他们的文化发展很慢,最显明的例子是,人民只有名而没有姓。只两大部落有姓,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耶律”是自己所定,“萧”是中国人代他们起的。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代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

辽帝国凭空得到中国的燕云十六州,增加大量财富和国力,但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自尊。而且长城险要已失,黄河以北像敞开着大门的广大庭院,再没有阻止外人闯进来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国不能安枕。所以燕云地区,始终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线。本世纪(十)五十年代,后周皇帝郭荣曾用兵夺回两州——莫州和瀛州,但仍有十四州在辽帝国手中,以致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十一)初的二十年之间,宋辽两国,发生四次重要战争。

第一次,九七九年,宋帝国第二任皇帝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在消灭后汉帝国,中国本土统一完成后,他兴奋地打算一举收复失土。但辽帝国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