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中国人史纲 > 第四章 半信史时代

第四章 半信史时代(15 / 17)

一任国王姬发逝世,儿子姬诵继位,只有十二岁,还不能主持政府,由他的叔父姬旦摄政。姬旦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周王朝一切礼教和政治制度,包括前节所叙述的那些宗法制度之类的各种事项,据说都是他一手制定。他摄政后,把十二岁的侄儿挤到一旁,而自己以国王自居,这自然引起贵族的猜疑,认为姬旦终于会把侄儿杀掉。远在东方新被征眼的土地上,有四个最强大的封国,联合起来反对他。这四个封国是;

一管国(河南郑州)国君姬鲜(姬发之弟)

二蔡国(河南上蔡)国君姬度(姬发之弟)

三霍国(山西霍州)国君姬处(姬发之弟)

四殷国(河南安阳)国君子武庚(子受辛之子)

姬鲜等三人是姬发特别分封的三个封国的国君,拥有强大兵力,组成一条互相呼应的防线,防范并监视商王朝的残余子武庚,称为“三监”。可是现在三个监视残余敌人的封国反而跟残余敌人结盟,子武庚当然非常高兴周王朝发生内战,他希望打得越厉害越好。三监把武器发给子武庚,又联络附近一些始终未被周王朝征服的奄夷部落(河淮平原)、淮夷部落(江淮平原),起兵讨伐姬旦。他们声势浩大,以致周王朝的东方疆土全部陷落,人心恐慌,中央政府动摇。姬旦只好作孤注一掷的亲征,天老爷保佑他,自纪元前一一一五年,到纪元前一一一三年,经三年苦战,终算把“三监”联军打垮。子武庚跟姬鲜被杀,姬度被贬窜到蛮荒地区,姬处被废为平民。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被废为平民”的惩罚,即从贵族阶层开除,剥夺掉一切只有贵族才有的特权。降为平民,在宗法制度中的严重性,仅次于砍头。

瓶颈危机结束,姬旦乘胜加强在东方的统治力量。纪元前一一○九年,姬旦把他所得到的新奴隶——再度失败的商王朝遗民和奄夷、淮夷俘虏全部迁到黄河以南,洛水以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