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效力,
有才的人向他献计……
嗨!你好吗?
下午,对面邻居的孩子在门口玩。
“原来他们也有两个大孩子!”我转身叫你:“快出去打个招呼,认识认识!”
“我怎么去打招呼?多冒失?又不是很自然地碰到!”你说。
“你可以拿个球,从侧门运球出去,经过他们前面,不是就能喊一声‘嗨’了吗?!”
你没有动,直到邻居走进去,错过了跟他们结识的机会。
我知道你不喜欢矫情,但你也要知道人与人相识,除了自然的缘分,更有许多创造的机缘。譬如我们搬到这里,迟早要与他们认识,你只不过早一点对他们说声“嗨”罢了,怎能说是造作或矫情呢?
就算用创造的方式,能结一分缘,也是值得的啊!话再说回来,你怎么不想,他们在门口玩球,正是想引你出来,跟你说一声“嗨”呢?
譬如昨天傍晚,你亲眼看见我跟左邻芭克太太在她的后院聊天。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彼此留下电话,约好守望相助,大家有个照应,你知道那第一声“嗨”是怎么产生的吗?
我们几乎同时地,隔着树丛向对方打招呼。我相信,我们也是一起有心地走向树丛,为的是与对方结识。否则傍晚的蚊子正多,两个人何必莫名其妙地一起往那里走呢?
我们彼此都隔着十几英尺的树丛向对方望,然后不约而同地找到恰当的时机,抬起头,露出笑容,喊一声“嗨!”然后,我便弯身穿过树丛,到她的后院,开始了寒暄。
这种彼此心里准备好,伺机而动,并接触眼神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当你参加酒会或聚餐时,必须随时保持敏锐,回应别人抛来的眼神。正因此,你经常可以在电影里见到,人们能远隔十几英尺相互敬酒。想想!若不是敏锐,怎么可能注意到那么远?
而那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