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地搁回桌子上的笔架,为防这些笔僮又活过来,还把笔头都卸掉。彼得和尚心里多少有些得意,宣笔笔僮虽非强敌,但在短时间干掉两个也不是轻而易举。他能逆转思维,想到「以声掩步」的办法,就算是韦庄的长老在场,也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以声掩步……」
彼得和尚突然心念转动,不由得反复念叨这四个字。
声可以掩步,难道字不可以掩形吗?
他「呃」了一声,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光头,飞快地跑回甬道,竟顺着原路折去入口。彼得和尚的脑海里浮出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所以必须要予以确认。
尽管在黑暗中,彼得和尚也只花了两三分钟就回到了藏笔阁的洞口。他并没有打开洞门,而是转过身来,再次伸出手紧贴在石壁上,去感受那些文字。
只是这一次,他却没有细致地去逐字辨读,而是一抚到底,嘴里还低声念叨着什么。就这么且摸且走,彼得和尚再一次顺着甬道摸进中厅。他站在黑暗的厅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这些刻在墙壁上的名篇大作并无特殊意义,内中文字也不是达文西密码。如果执著于文字内容本身,就会像侠客岛上的那些高手一样,皓首穷经也不得其门。
真正要注意的,是文章的字体。
彼得和尚早就注意到了:从入口开始,石壁字体风格的变化就异常剧烈。往往前一段方是行草,后一段就突变成了小篆;上一篇尚还在追袭晋风清癯,下一篇又成了北宋瘦金。短短三十几米的甬道,赫然包容了篆、楷、草、隶、行数种书体,自秦至宋上下千年十余位名家的笔风。
文字内容只是遮掩,真正的关窍,却在这些书体笔风变化之间。看似杂乱无序的壁书,被这一条隐线贯穿成一条明白无误的线索。比如其中一块石壁上书的是钟繇小楷,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