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大都这等当世第一的巨城面前,甚么云梯,冲车,楼车、抛石机、挖地道、灌水之类,几乎完全失去了意义,而今只有“回回炮”才能派上用场,施以大用。
早在唐宋年间,军中对大炮的使用便已经是分普遍,炮的种类分几十种,大体分为轻,中,重三类。轻者由两人操作;中者几十人;至于重者,高达数丈,发百斤石弹,动辄上百人前呼后拥,排场极其壮观。
宋代的陈规在《城守录》中感慨的写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砲。攻者得砲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砲之术,则可以制敌。”
但就是这等军中首要之物,其实效果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年金国汉化颇深,而宋朝文恬武嬉,对手艺十分鄙视,因此被金国收了不少汉人制大炮的手艺工匠。
当金国进攻东京汴梁之时,“金人广列垒石砲座,……所列砲座百余,飞石如雨,击守城之卒,死伤日不下一二十人。”
“城下列砲座二百余所,七梢砲,撒星砲,座石砲并发,又以强弩千余助之,城上矢石如雨,使守卒不能存立,……”
如此看来,这金人的大炮不过杀了二十几个人,这宋军就已经被打得不要不要的,再也不敢登上城墙,这“弱宋”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大炮的使用,其实是一直到了蒙古人的兴起,才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建立了这个空前而且很有可能也是绝后的庞大帝国,蒙古人庞大的炮兵,可谓功勋卓著。
蒙古人的大炮来自波斯,便是这“回回炮”,这种大炮经过波斯人精巧改良,不但威力增强几倍,节省了人力,更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的精度。
当年忽必烈攻打襄阳之时。久攻不下,后来有人献上这回回大炮,终于一轮齐射。将襄阳的城墙击毁,历时三年的襄阳大战。才终于在“回回砲”的怒吼声中尘埃落定。
而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