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昭昭笑道:“爹您能想通就好了。我有铺子就够了。”
于是宁葳咬了咬牙,让人去把刚刚赶远的狱卒叫了回来,要了纸笔,开了牢门,当场立了字据。
期间宁昭昭一直在他身边唧唧歪歪。
宁葳也不好写要宁昭昭为妹妹顶罪,就给她铺子。后来父女俩讨价还价半天,就写了,只要宁苒苒好好地出了狱,名声无累,他就把相府在大回街的四个铺子都转给宁昭昭。
本来他想写,把铺子给宁昭昭当嫁妆。宁昭昭哪儿肯啊,非逼他改成了出去以后立刻易名。
宁葳心想,写了字据老子也可以不认。
最终他还是青着脸写了。
只要宁苒苒平安出狱,名声无累,宁府名下大回街四处,分别狱某处,某某处,与某处某某处的四个铺子,都改入宁昭昭名下。
宁葳的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宁苒苒能在不坏名声的情况下出狱,只能是宁昭昭顶了罪。字据签了他也可以赖。就算赖不了,到时候端王来了,只会说他宠爱宁昭昭……
这时候,宁昭昭突然道:“这样不行,我们还得要个公证人……”
宁葳正想笑着说什么呢。
宁昭昭突然看向他身后,大声道:“宋大人!宋大人你来得正好!”
宁葳莫名其妙地回过头,果然看见一身官服的宋顾谨带人走了过来。
“大理寺少寺卿,做这个见证人,最合适不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