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神,轻声感慨道:“不说当年整个北凉都算天赋最好的吴金陵,枪仙王绣和徐偃兵韩崂山三个师兄弟,论枪法造诣和枪术高低,爷爷年轻时候就比他们差了许多,以后差距也只有越来越大的份,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只不过你们要记得一件事,天底下不管什么兵器,都是给人用的,高手有高手的用法,普通习武之人又有普通人的练法。就说那吴金陵,九岁入武品,十二岁入二品,十七岁跻身金刚,枪在他手里,就跟被赋予神通一般,随便耍都能有一股子先天的灵性,可即便如此,在他十四岁那年,还是遇上了一道门槛,爷爷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随口说了几句握枪心得,那之后,吴金陵便茅塞顿开,重头开始练枪,可惜啊,天妒英才。”
一直在旁听的徐凤年微笑开口道:“吴金陵的夭折,也不见得全是天妒英才,练武一途,太过一帆风顺不是好事,江湖上有宿敌一说,往往相互敌对的两人,更能在武道境界上稳步攀升,不管速度如何,可始终都在进阶,大概是因为有磨刀石,枪仙王绣如果不是去了一趟北莽,也未必有日后的宗师成就。而且我也听人说过,在武学上,很忌讳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练刀习剑或者是练枪,到了一个境界后,都不谈什么天下剑术前三甲或者用刀第几人,都是直接奔着江湖第一人去的,要不然王仙芝坐镇武帝城那一甲子里,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自取其辱。”
老人笑了笑,没有说什么,道理这东西,只要是习武世家,哪家长辈不是张口就来,在老人看来,那些徒有虚名的“名师”,一百个也比不上一个“明师”。再者,到了老人这个岁月,年少时有再多的雄心壮志,年复一年也早就给磨光殆尽,尤其是听到那些虚无缥缈的天下第一第二第几的,更是提不起兴致。不过老人出于礼节,还是面朝那个口气不小的年轻人,抬起手中酒碗,算是敬酒,那个年轻人也跟着举碗,各自一饮而尽。
高大少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初生牛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