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559章 机会再临

559章 机会再临(3 / 7)

军事上有多强大,在外面的名声有多好,而是在于能否始终将治下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救助这数百上千万的难民,对于此时的西北来说,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毕竟主要产粮区现在都沦为了战区,西北那边这两年,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已经开始在推广,自给自足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在养着这上百万大军,满足战争消耗的同时,还要提供数百甚至上千万战争难民的口粮,其难度并不比进行一次徐州会战来得更低。

这也是姜立决定继续采取守势的原因。另外通过眼下的形势,姜立原来想要推动日军南下的想法也进一步强烈起来。原本西北逐渐崛起的工业规模,以及后面在作战中的迅速壮大,应付抗战的能力是逐渐提高的,甚至钢铁,石油,这样的战略物资产量会在几年内拔高到一个足以同日军相抗衡的地步。姜立担心迅速崛起的西北军给日军带来的威胁过大,导致日军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南下。而西北军,举国上下求战的意志,不是姜立个人可以压制的。大势不可逆,不过眼下的这些灾民,却给了姜立一些启示。西北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将这些资源更多的用在灾民的安置上,那么用在战场上的资源就要相对少一些。而每年救助这动则数百,甚至上千万的灾民,所需要消耗的物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时西北的人工还是太稀少了一些。当然,西北此时还没有能力无偿救助这些难民,姜立的意思还是沿用以前西北移民实边的老套路,以工代赈。利用这些在战时廉价至极的劳动力,将西北,沿升至河南,甚至通往山西的基础设施都推上一个台阶。军工体形的形势需要时间,但相对来说,一些轻工业的建设周期则要短一些,河南支撑五六十万中原野战军团作战,每一月要消耗的物资都是个天文数字。

军服,军鞋,军刀,一些简易的机械零件,也可以从河南就近的一些五金厂获得,也比从西北那边运过来相对要方便很多,在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