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嘀咕道:“这间店房发闷,打开帘子通通风吧。”
姜老头子暗暗留意这少年,见他眼角原自飘向自己这边。一听了自己这话后,忽的起立,打了个呵欠,自言自语道:“得睡觉了。”于是轻轻把布帘放下,乘机又瞅了姜凤琼一眼。
姜老头子瞧在眼内。越发犯疑,猜想到他放下布帘子,必然是因听了自己的话,恐怕别人怀疑他,所以才故意掩饰:而他一再注视自己的孙女,必非正经旅客,姜老头子再详细地审视自己的孙女儿,看不出有什么破绽,姜凤琼生得壮健,举止原就像男子,这一打扮,除非和她相处一起,才辨得出。这个少年,只是和她对过“盘子”(面子),又在黄昏日落之后多时。怎的会瞧出什么绽破?姜老头子越想越犯疑。
姜老头子老于江湖,可是这番却猜错了。这人并非不良少年,而是武林名家子弟,这人便是太极陈之侄陈保明,他是奉朱红灯之命到河南去的。陈保明为人素来仔细,而且他奉义和团总头目之命,进行秘密活动,自然对什么人都有戒心。他见姜老头子长须飘飘,却无一点龙钟之态,已自留心,忽地在姜凤琼经过自己门前时,给他发现姜凤琼的耳珠,有一个小小的耳环痕(练武之人,眼力较常人为好。陈保明更因自小就学太极正宗功夫,更是几可昏夜见物,)他也心里起了怀疑。猜不透姜老头子他们的路数,探伯是官府中人,乔装侦伺他的。
“两方都已犯疑,各自提防。当晚姜老头子看孙女儿熟睡后,暗暗起身,正想侦察对面少年,忽听得对房也有微微声响,他心中偷笑,疾地卷帘飞身上屋,直似飞絮沾尘,毫无声息(穿帘飞掠上屋,趁那少年客人未出来之际,又轻轻一点屋面,径自飞越屋脊,伏在少年客人的房上。这时那少年方轻轻升了房门,探头往外偷望,他见没人,也飞燕似的窜上了姜老头子的房上,用“珍珠倒卷帘”之式,双足钩着瓦檐,径自向姜老头子后窗张望进去,这时少年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