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相待。在这样的时候,言庆也不能乱了规矩。否则的话,他将会被高门大阀中人所鄙视。
故而,言庆也必须以礼相待。
就在言庆打量杨玄感的时候,杨玄感也在认真的打量言庆。
他突然有些后悔,后悔当初不该只听李密所言,放弃了对李言庆的招揽。今曰一见,李言庆虽则年纪不大,可在言语间,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的气度和风采,却非等闲人可以比拟。
杨玄感麾下也有许多高门子弟,却似乎无一人可以和言庆相比。
如今,这李言庆已经成了他进军洛阳路上的一颗钉子。从第一眼见到言庆时,杨玄感就知道,他不可能说服李言庆投降。如果那时候,他没有放弃此人的话,如今自己,当如虎添翼……想到这里,杨玄感心中暗自发苦。
同样,李言庆在观察完了杨玄感之后,也不禁生出一番感慨。
别看他年仅十五,可两世加起来五六十岁的生活阅历,这看人的眼光,未必就会输给那些牛人。
此人当为豪士!
这是言庆对杨玄感的感官。
其实,他很清楚杨玄感为什么要反。杨家是靠篡位夺取的北周江山,所以杨氏父子对于权臣的忌惮,远甚于关东士族。而杨玄感的老子,就曾是隋朝第一权臣。杨素文武双全,才学出众。
不仅仅兵法谋略过人,更是一位秉承江左余风的诗人,名士。
加之弘农杨氏,为关中老牌世族。其祖上名流众多,论渊源,丝毫不会比关东世族差多少。
也许比不得五姓七大家(清河、博陵崔;陇西、赵郡李;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那般声名显赫,源远流长。可比之河东四姓,却不逊色多少。加之杨氏位于关中,而杨素本身又是个能力出众的人,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自己贵为楚公,即便是杨坚在世,一样忌惮万分。
杨广论才华,远胜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