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区铺设了初步的发行网络,而且已经有了一个电影公司,只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其它的都好解决。这年代从来不缺好演员,关键是能不能发现好演员,她之所以要留下李汉祥,也是看中了他的人脉,以李汉祥的号召力,绝对可以集中出一套优秀的演员班子。
在原本的计划当中,日本市场并不是那着急,她想先搞定美国的市场。但现在看来需要调整一下先后的次序,而现在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资金的问题。虽然她手上有足够的资金完成收购,但她还是想准备得再充裕一些。
在这些资料的前面,有鸟屿和彥自己对于日本电影界的一些介绍。1960年以后,日本电影情况急转直下,整个电影事业处于动荡、混乱和低落状态。原来的六个大公司中,新东宝和大映两家公司分别于1961年及1971年倒闭,产量大为缩小,转为经营发行、经营影院或扩大其它附带事业。
原来日本电影的生产、发行、上映都掌握在大公司手里,但到了70年代,这种情况慢慢地不复存在。特别是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电影的片厂体系面临着全线崩溃,大片厂垄断影坛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一些非电影企业虎视眈眈,伺机蚕食电影市场。
1970年到1980年,正是日本电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却也是日本电影行业的最低谷,正是外来资本打入日本电影市场的最好时期。再过几年,也就是80年代以后,恐怕就未必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所以苏菲选择这个时候进入日本市场,也是一个契机。
苏菲看了一会,一家叫山本电影株式会社的公司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家公司成立于60年代初期,没有债务,制作过好几部小成本电影;还具备着发行业务,直到目前已经发行过三十多部小成本电影,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赚了不少的钱。但到了六十年代末的时候,业绩开始下滑,而于七十年代初期,公司转而经营院线和唱片等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