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也就将将能达到两百斤,四五百斤确实就是翻倍还多了。
爱德华无法想像,每年多这么多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
其实,他还没想到,虽然他把产量换算成了宋“斤”,做了大概的比较,可是他却忘换算英亩和宋亩了。
西撒克斯的一亩地,与大宋的一亩地是完全两个概念。一英亩相当于六宋亩,他眼里西撒克斯的一亩地相当于大宋的六亩地。
由于耕种技术落后,还有缺少工具的原因,此时的欧洲还处于粗耕野种的水平。
别看英亩比宋市亩大了六倍,可是种同样的东西,一英亩的产量将将和大宋一市亩的产量持平,也就是一亩地三十几斤粮食的水平。
这也就是欧洲一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前,人口为什么一直处于一个极低水平的根本原因。
......
如果把宋亩和英亩的差量考虑进去,再加上唐奕送给他的这批先进农具,那爱德华嘴里的一亩地的产量,可就不是四五百斤那么简单了。
而且,西撒克斯的农业只种一季麦子,而玉米和小麦是不冲突的,也就是可以种两季。
毫不夸张地说,只这一船援助,让西撒克斯的粮食产量提升十几倍都算是保守估计。
......
——————
“为什么?”
爱德此时虽然还不知道这一船种子的意义远比他想像中的要大得多,可是即使把粮产提升两三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来说,这其中的意义就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
“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我们西撒克斯?”
大宋送瓷器,送丝绸,这些爱德华都可以理解,哪怕唐奕送他一百船现成的粮食,爱德华也不算意外。
可是,足以改变一切的粮种!?
这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