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挑花设棚,又是赐马谢恩的,这一套折腾完,也就过了四更天了。
唐奕还是不能得闲,骑着给官家挡刀的马,需走旱路入城接亲。
公主出降,依制要水路下嫁。走水那是公主的特权,唐奕这个驸马迎亲的时候是不能沾水的。
得亏这是从回山进京,走陆路也就三十多里。
这要是从海南
一圈儿都是水,还娶不成了呢!
迎亲大队走到开封城下,天光已经大亮,城门也开了。
唐奕又南熏门入城,走御街正道,一路行到宣德门前。
文武百官已经等在这里,他们可不是来给唐奕贺喜的,而是给公主送嫁的。
此时,赵祯置于宣德楼上,算是整个婚礼唯一给驸马面子的举动了。
挡刀的嘛,总要见上一见,以示恩宠。
不过,也只是见上一见,一个字儿都不带说的,全由宣旨大监代劳。
这个宣旨大监还不是李孝光这个总管大监,而是别人。
为什么是别人呢?因为这是个体力活儿,一般人干不了。
你想着,宣德楼高余十丈,得扯脖子喊,才能让底下人都听见,况且这个旨意还不是一般的长。
是太特么长了!
一共七道圣旨,一道比一道长。
首先是告天檄文,名为祭旨,相当于好几万字的赞美诗。
在这个皇帝做个梦都要给老天磕两个头的时代,皇帝嫁女儿不更得和上苍念叨念叨?
祭旨念完,不用直腰,下面还有福旨。
也就是和上苍说完了正事儿,得接着这个正事儿,求点比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什么的。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长的许愿书,听得唐奕腰都木了。
祭了天,许了愿,接下来就该给百姓朝官洗脑了名为恩旨,就是歌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