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乐呵呵地问道。
柳俊扁扁嘴,道:“伯伯,你今年才五十出头吧,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你自己照照镜子,老也不老?”
这倒并非拍马屁。先生在向阳县的时候,缺衣少穿,潦倒落魄,又不修边幅,看上去差不多有六十岁了。如今当上了省委党校的教务主任,正经八百的领导干部,人人敬重的教授,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消瘦的脸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神采焕发,精神得紧,仿佛骤然间年轻了十几岁似的,哪里还有半分衰迈之态?
先生开心地笑了起来,随口问起向阳县的近况,听说蜜蜂养殖已然开始推广,许多社员踊跃加入养殖户的行列,并且已经有蜂蜜产出,先生不住点头,甚是喜悦,说道:“要注意销售的问题,不要像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面写的,丰收之年反倒收入下降。”
柳俊点头应道:“伯伯所言甚是。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这是《汉书·食货志上》所载原文。柳俊倒不是故意卖弄,与先生说话时许多时候都是引经据典的,一开始是投其所好,渐渐的习惯成自然了。用在这里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也还沾得上边。
先生连连点头,喜道:“看来我离开之后,你的学业并未荒废,好啊,好啊……”
“伯伯,我现在说话,人家都说我像个老头子似的。”
柳俊故意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
先生笑骂道:“胡说八道,文言文乃是国学根本……呵呵,小俊,你不是故意拿这个借口来堵我吧?怕我考校你的学问?”
暴汗!
先生何等睿智,这般小手段焉能瞒得过他?柳衙内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赶紧转移话题,不然老夫子真个考校起学问来,可不是玩的。
“伯伯目光如炬,这个销售问题确实是关键呢。我们这次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