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鼎、觚、爵,让你惊叹于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暗访,一位店老板说:古玩城的文物他不敢保证真假,但地下市场倒卖的文物大多是盗挖出来的,因为地上文物要么存在国家博物馆,要么早就被毁了,即使有一些祖传文物,经过文革,留下来的也很少很少。
暗访刑警曾先后向几位店主询问,手里有没有真正的“老货”。一个店主坦言,真正的“老货”都不摆在店里,“你要真想要,可以打个电话让人带过来。”而洛城文物市场之外,河洛之地、邙山之北那一个个用洛阳铲打成马蜂窝的盗洞,也证实了这位店主的话: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
位于北邙山脚下的小李村距洛城3公里,由于传说在盗墓江湖上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最早出自该村一个叫李鸭子的村民之手,这里因此闻名。
老葛在小李村村口的国道旁开了一家门店,只销售一种产品:洛阳铲!他还印制了名片,上写:葛三生名师,专业生产各种洛阳铲、考古探针探条、管子,欢迎新老朋友光临。
小李村牌坊的南边,一块约400亩的农田,已经被捅成了马蜂窝。这些都是盗墓贼们用洛阳铲打下的探洞,密密麻麻。除了这些探洞,还有二三百个直径约60厘米的盗洞,每个5米多深,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洞在5米深下拐了弯。
盗洞周围夹杂着腐烂的棺材断片和砖瓦碎片,更有零星散落着一些古人的骸骨。
“不会吧,哪里的盗墓贼有那么猖狂?”秦学兵感觉不可思议,这简直是不把古墓当墓穴,而是当成藏金盆。
“不是猖狂,而是盗墓成风,用当地的话说,挖国家的坟,发自己的财,让古人见鬼去吧。”白礼连连苦笑,那里很多人都没有盗墓是犯法的意识,而是把盗墓当成理所当然。
“难道当地执法部门就不管?”秦学兵感觉诧异,就算再不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