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现代承传者,王兰若同辈的绝大多数海派艺术家也不例外,有一些艺术家,甚至终生走不出被吴昌硕一类大师“圈定”的范围。
相反,王兰若选择表现的题材几乎从来没有禁忌,闲花野草、动潜飞植,从人物到山水,目之所见,情之所感,几乎无所不画,画之无所不肖。他的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固然来自当年沪上课堂练习获得的系统的素描训练,但是,乐于并长期坚持写生,显然是这种能力得以强化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升华更主要的原因。
据他身边的亲友说,王兰若从来不放弃对他感兴趣的对象进行写生的机会,如家中买来螃蟹,他经常是画了再煮,煮熟了又再画。在他案头的一个本子中,笔者曾目验此类画蟹的作品,它们从各种不同的透视角度,以变化有致的笔法、色彩,准确地再现了各种不同品种的蟹张牙舞爪的形象。
显然,不能低估这种训练的美学价值,因为,可能正是种种冠以弘扬传统艺术精神高调的偷惰、取巧,使不少宣称已经“顿悟”国画艺术“秘诀”的艺术家误入了自欺欺人的歧途。
“叶丫头,又准备买兰花?”怀永笑着说道,叶梓菁可是他们这里的大客户。因为叶梓菁养兰的功夫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株兰花总养不了多久就会突然暴毙,因此需要市场更新换代。
“怀老板,你这儿有没有培育出新品种?”叶梓菁微微脸红,从小到大,死在她手里的兰花不下百盆,堪称辣手摧花狂魔。
“没有,没个两三年根本不可能培育出新的品种。”怀永倒也想培育出新品种,作为资深兰友,培育出新品种无疑是最大的成就。
可是每一种兰花从培育到变异,再到繁殖,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否则兰花也不会被炒到那么高的价格。
“哪有什么好的介绍?”
叶梓菁想了下,又道:“每个品种一盆,帮我介绍五六个品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