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
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它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这就好比有很多您所谓的经典作品,在过去就是**,而在现代却依旧会永久流传一样。
对立统一的规律。
质量互变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才是世界发展过程中辩证存在的三大规律。
其次,您说认知。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认知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知的反复性是在于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知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知,再从认知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而认知具有无限性在于认知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知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知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知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的过程,它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